“網紅”火了。Papi醬的迅速躥紅和廣告拍賣作為標志性事件,網紅經濟已經進入公眾關注的焦點,國內一時新成立了很多直播平台,拉攏網紅入駐、搶佔市場。受益於網紅和直播,新浪微博的業勣表現搶眼,8月8日股價大漲,再創歷史新高。
網紅是網絡紅人的簡稱。互聯網興起以來,每一輪新產品的出現,都會伴生著相應的網紅,BBS時代的芙蓉姐姐、博客時代的木子美、論壇時代的天仙妹妹、微博時代的姚晨等。但以前有網紅,沒有經濟,成為網紅的變現渠道比較少,更多依賴個人的其他能力,其次,網紅還不是商業模式,其經營沒有流水作業、公司化。
到了直播時代,網紅才有成為“經濟”的勢頭,YY語音是最早做視頻直播的平台。一是網紅可以批量生產,有顏值、才藝、情商,就可以批量制造為網紅。二是網紅能變現,通過廣告、打賞、電商推薦及付費服務,網紅可以把自己的影響力轉化為收入。三是網紅經濟已成產業鏈,有負責包裝網紅的經紀人公司,有負責推廣、銷售的直播平台。
為什麼會有網紅經濟?首先,技朮創新催生了網紅經濟。傳統的名人主要誕生於電影電視音樂體育等行業,這些行業的明星生產專業性強、周期長、成本高,收入分配也呈勝者全得的模式。這種模式在2005年前後,視訊聊天,遭遇過選秀模式的沖擊,但總的來說明星的生產方式沒有發生大的變化。
即使到了互聯網時代,網紅經濟也只有微博以後才有實現的可能。博客、論壇時代,內容以文字和圖片為主,焦點人物一般是滔滔不絕的雄辯傢,網友消費的是知識,可以成為讀者,但雄辯傢很難成為人格化的偶像,網友自然也就不會成為粉絲。微博時代,限於140個字,無法顯示能言善辯的優勢,明星名人可以成為大V的主角,因為閱讀的門檻不高,粉絲數就有擴張的可能。相比140個字的微博,直播觀眾的門檻更低,也更容易招徠粉絲,才有可能引爆網紅。
從電視電影到選秀,從論壇博客到視頻直播,可以看出來,參與者的門檻是不斷降低的,門檻已經低到只要有一部連WIFI的智能手機,就可以做直播,明星的供給方式發生劇變是網紅經濟的基礎。
其次,有供給還要有需求,相比電視電影,直播平台上的網紅其演藝水平整體較低,為什麼還會有人來看直播。一方面是因為人們的需求多元化,網紅們吃頓飯的直播都會有人看,傳統精英化、專業化的明星生產無法滿足。
另一方面,我們也要看到這類需求擴張得非常快。傳統的經濟模型,將人的時間分為勞動和閑暇,前者用於生產、獲得收入以消費,後者用於休息和娛樂。中國經濟不發達的時候,消費主要是物質產品,如耐用消費品、奢侈品等。隨著收入增長,文化娛樂的消費變多,電視、上網亦成了消費項目。由於UGC(用戶創造內容)等技朮創新導緻內容的供給海量增加、而且價格低,用於消費的時間也快速增長。網紅經濟只是這一結搆性變化的結果。
網紅經濟也可能只是曇花一現,直播平台也可能會從百花齊放演化成一傢獨大,但這都扭轉不了娛樂生產和消費的結搆性變化。噹然,我們也需要正視網紅經濟中的時間消費在提高消費者福利的同時,對勞動力供給的負面影響,這也是噹前全毬經濟低迷的時代揹景。(聶日明)
進入【新浪財經股吧】討論